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工具栏

大众电车成绩何以亮眼?

既然问题成堆,大众为何还能在2023年,交出一份亮眼的电动化成绩单?

在笔者看来,首先一点是大众的电动化决心和投入。相比丰田对汽车电动化转型的质疑,宝马“油改电”的谨慎,奔驰的“应付”,现代的进展缓慢,Stellantis的躺平,大众集团无疑是传统国际车企巨头中,对电动化转型决心最大、最激进的一家。

大众前CEO迪斯2018年上任之初,就立刻提出“Electric for All”战略。随后不久,大众集团决定自2020年起的五年内投入600亿欧元巨资,致力于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,与此同时,大众将原本拟定的2025年生产10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提前到2023年。

为了推动大众的电动化转型,迪斯甚至邀请特斯拉CEO马斯克给大众的高管讲课。2022年5月,迪斯表示:“到2025年大众集团将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公司。”按照大众集团规划,2029年底前将推出多达75款电动车型及60款混合动力汽车。

如此大的决心和投入,反映在转型进展上,就是大众在短短几年之内,就研发出了MEB、J1、PPE、SSP四大纯电平台。而与之对比,很多车企巨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纯电平台投入生产。正如有观点所言:看一家车企巨头电动化转型的意志是否坚决,就看它是否舍得投入巨资打造电动化开发平台。

这些平台的诞生,促进了大众旗下电动化产品的持续推出。奥迪e-tron家族、大众ID系列、保时捷Taycan等,都是大众电动化转型决心下的成果,也是大众电动化成绩不俗的基础。

其次,大众成绩也源于其作为车企巨头的制造优势。对于一家车企帝国而言,其本身在资金投入、产业链供应、生产制造上具备深厚的实力。这一点要远胜过很多造车新势力,也不会发生马斯克需要睡在生产车间盯生产的情况。所以大众的电动汽车从研发到产品上市,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要短得多。

再者,大众集团作为过去几十年最成功的车企之一,其品牌号召力、渠道能力,也可以让其电动汽车更快、更容易被市场所触达和接受。比如前世界首富比尔·盖茨虽然对特斯拉的电动汽车赞许有加,但购买第一辆电动汽车时却选择了保时捷Taycan。这显然与保时捷的品牌号召力有着紧密关系。制造力、品牌力、渠道力正是大众汽车在欧洲、中国、北美三大汽车核心市场,可以同步迈进的重要因素。

另外,全球电动车市场环境给大众依然留有机会。目前大众的电动化的真正对手只有中国车企和特斯拉。在中国之外的市场,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决心和速度,都与大众不能相比,这也是为什么欧洲销量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中,大众一家就占到了四个的原因。

而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,大众去年的大幅降价措施,也让ID.3车型成为爆款产品,累计交付75700台,并带动ID.4、ID.6等电动车型的销量上涨。如果再考虑到大众去年的营业利润高达230多亿欧元,而中国大多电动车企还处于亏损的局面,未来在中国市场,大众依然有本钱和实力交出更好的成绩单。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猜你想看

+加载更多

活动推荐

广告
  • 奖 
  • 抢 
  • 奖 

相关车型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